網頁

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由野外常見的鳥看外來物種入侵的的問題





       外來種對環境的衝擊已是大家所熟知的,不僅破壞生態環境,有時還會造成人類經濟損失,著名的例子有紅火蟻、福壽螺、布袋蓮、非洲大蝸牛、巴西龜、松材線蟲等,這些物種引進台灣可能是因為經濟利益,例如,福壽螺或巴西龜,或在不知情狀況進入,如紅火蟻或松材線蟲,但由於非常適應這裡環境,大量繁殖後造成原本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近年來,外來鳥種入侵的問題似乎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像是到處可見的籠中逸鳥"八哥",原是許多人飼養的外來種,但逸逃到野外後,與台灣原生種八哥競爭棲地,造成原生種八哥族群數量大幅度減少,在臺灣本島,已經很難在野外看到其蹤跡,2008年已被列入農委會列入保育類名錄加以保護。
       另一個外來鳥種入侵衝擊生態的例子則是屬於朱鷺亞科的埃及聖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a),原產於非洲多國及伊拉克東南方,由於許多動物園喜歡引進展示,世界許多國家如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大西洋沿岸國家都可輕易發現其蹤跡。
       在臺灣,1984 年在臺北關渡地區就已經有發現埃及聖鹮的觀測紀錄,數量由個位數穩地成長,根據台大森林環境及資源系的袁孝維教授研究,目前個紀錄已達到數百隻,分布區域已經由原來發現的台北地區擴展至西部沿海的各大溼地,最遠可達台南。由於埃及聖鹮的的棲地與覓食區域,幾乎都與本土鷺科鳥類混群重疊,今天在關渡地區就看到數量頗多的埃及聖鹮,和小白鷺、夜鷺或其他鷺科動物一起出現在河岸濕地覓食。研究也發現,埃及聖鹮還會捕食其他鷺科鳥類的蛋及幼鳥。可見,埃及聖鹮不在只是少數籠中逸鳥,經過30多年來在野外的繁衍,已經進一步變成外來入侵種,開始威脅到臺灣原生的物種了,臺灣外來物種入侵的例子又添一樁。
       由於埃及聖鹮問題已相當嚴重,農委會林務局委託台大森林環境及資源系的袁孝維教授研究牠的入侵模式和移除的方法。袁教授的研究發現,埃及聖鹮對於環境的高適應力的鳥種,能容易的存活於河口泥灘、紅樹林、廢棄漁塭、農田、沼澤地、小型淡水池塘及沼澤樹林等環境,食物則包含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魚類、蛙類、鳥類的蛋以及小型的哺乳動物,食性也非常廣泛,由於其適應力強,引入後容易造成環境中原生物種的危害。
       那有甚麼辦法可以降低其對環境的衝擊呢?袁教授的團隊用噴油方式,在蛋上噴玉米油,可有效的抑制孵化率,希望這一個方法可以成功,已降低這個外來強勢鳥種對台灣本土鷺科鳥種,如小白鷺、黃頭鷺、夜鷺等鳥類的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