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臺北市100年度國民中小學學生「小小孔明」氣象預報探究網路競賽介紹

明天天氣怎麼樣?
         除了收看任立渝、戴立綱或林嘉愷報氣象之外,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可以預報明天的天氣?如果你住在臺北市的陽明山,是否發現天氣跟中央氣象局的預報會一樣會有明顯的不同?在山下也許天氣晴朗,但一上山卻可能是大雨滂沱。位於臺北市北邊的北投區,天氣也許跟位於南邊的文山區不一樣,要看出小區域範圍的天氣變化,先決條件是需要設置密集的氣象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開風氣之先,在12個行政區設置了60個數位氣象站,建置了全球首創教育用途的城市微氣候觀測網,有的位於市區,有的位於郊區,有的位於山區,也有的位於平地,可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氣象觀測,數據化記錄臺北市長期的氣候變化,提供學校本位及在地性探索。
        為了提升學生氣象科學知能、探究氣象興趣與問題解決能力,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和中央氣象局合作,舉辦了「小小孔明氣象探究網路競賽」,相關辦法詳述如下:

辦理科學競賽是推動科學教育常見的手段,藉由競賽獎勵可驅動學生進行特定的科學知識或方法的學習。透過TWIN平台,臺北市辦理「小小孔明氣象預報探究競賽」,希望促使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與更深入的氣象分析探究。
天氣預報為一極具專業性的活動,一般民眾大多透過電視、報紙與網路得知相關訊息,並為各項活動的參考。若能讓小學生實際進行簡單的天氣預報,應可提昇其對於氣象科學的認知,引發學習氣象的興趣。
小小孔明於2010年首次舉辦,共計77隊,154位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參加,他們必須進行歷史預報與即時預報兩項天氣預報活動,並得參加氣象科學知能的氣象小學堂PK賽。
在天氣預報的活動中,歷史預報係由氣象局的資料庫中找出颱風、梅雨、寒流與東北季風等不同類型的氣象型態作為比賽試題,學生需依據所提供的資訊預報臺北市與陽明山未來一天的高溫、低溫與降雨機率;即時預報則由系統提供地面天氣圖與預測天氣圖等資訊,學生依據這些資訊及網路上所收集的資料,做出未來三天的每日高溫、低溫與降雨機率預報。
本競賽活動網路氣象預報競賽及氣象小學堂PK賽兩階段方式進行。以實際觀測天氣並搭配資訊媒體運用的網路氣象預報競賽活動。非但為國內首創的競賽型態,更能讓小朋友藉由觀察預報指定氣象站所在位置的未來天氣概況,從中關懷生活周遭的天氣變化,並進一步思索其變化對於人類生活有何影響。參加對象為國小五至七年級學生,2名學生組成一隊,每隊由12位老師或家長擔任指導人員
2011年競賽活動即日起開始報名,1111日報名截止127日為「小小孔明」競賽活動的最後階段,當日所有參加預報比賽的小朋友將共聚一堂進行「氣象小學堂PK」,當場針對氣象知識較高下,欲知「小小孔明」誰能勝出?歡迎大家起來挑戰!
更詳細資料請參閱:臺北市校園數位氣象網 http://weather.tp.edu.tw                                                                                  
                                                         資料來源:臺北市校園數位氣象網電子報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科展介紹


        許多從事自然科教學的伙伴對於科展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能不碰就盡量不要碰,其實,從事自然科教學近二十年,深深覺得科展活動不論是提升教師的教學知能,或是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都相當有助益。剛開始接觸科展時,其實和大多數從事自然科教學的伙伴一樣,也是非常的恐懼,感到相當的壓力,因為,科展兩個字雖如雷貫耳,但根本就不知道科展要怎麼進行,在一路如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下,慢慢的找出訣竅,以下,我先就科展做簡單的介紹。

        科展活動自舉辦迄今已經超過五十年了,其間經歷了多次的變革,科展的全名為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是一項層級性的競賽活動,也就是每年各校會舉辦校級的科展比賽,挑出優秀的作品來參加各縣市政府辦理的地方科學展覽會,取得代表權的作品才能被推薦至全國參展。 現今的科展活動是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根據主辦單位的統計,每年經初選參加地方展覽的作品超過5500餘件,以臺北市而言,每年有超過700件的作品參賽,在由這些作品中挑出約50件優秀的作品代表北市參加全國賽。根據科教館的統計,每年投入科展的師生超過十萬人,其影響力可見一般。
       
        科展舉辦的宗旨有下面六點:
(一)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習之興趣與獨立研究之潛能。
(二)提高學生對科學之思考力、創造力,與技術創新能力。
(三)培養學生對科學之正確觀念及態度。
(四)增進師生研習科學機會,倡導中小學科學研究風氣。
(五)改進中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及增進教學效果。
(六)促使社會大眾重視科學研究,普及科學知識,發揚科學精神,協助科學教育之發展。
       
        對於第一線的教學工作者而言,其實,科展活動就是自然科教學的延伸及應用,由於課堂中上課時間有限,並無法對於某一主題作更深入的研究,所學到的知識也無法做印證及應用實際例子中,而科展活動正提供學生將課堂所學及書本知識作一驗證的好機會。


        國民教育階段自然科學學習的目的即在於激發學童對科學的興趣,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並且從學習活動中學到科學概念、科學方法、科學態度,並把所學運用於生活中。而科展即是利用學生好奇心,來探索自然的奧秘,試圖了解一些隱藏在現象背後的原因,使學生不僅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科展活動提升了科學研究的興趣及風氣,並藉此培養學生研究科學.探索自然之興趣,進而建立對於科學之正確觀念及態度,並可加強想像力、思考力及創造力。

        對於老師本身而言,科展活動對於改進科學教育亦有相當的助益,例如,科展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以改進原本教材中的實驗方法或是器材,藉此修正教學的方法,提升教學的效能,對於落實學校的科學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及提高教學效果,有極大的貢獻,進一步而言,更可促進國家科學教育的普及,對於科技人才的培育和科學技術之發展也有極大助益。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如何準備科展


一、如何尋找題目:
1.得獎作品專輯:分為全國及台北市,亦可蒐集外縣市的作品,參考之後做深入,補充,部份修改。
2.亦可參考別人做過但是沒有前三名的題目(平時蒐集)
3.國中、高中理化課本;可以深入者,學生不容易懂著,可推廣或應用者,可另外不同方式 闡釋表達者。
4.大學實驗課程內容與課程相關者。
5.坊間科學實驗叢書;國內,國外且與課程有關聯者。
6.廠商儀器目錄;(國外,大學)
7.科學教學相關期刊雜誌;如美國物理教師期刊
8.其他;如平時胡思亂想,或是有興趣的題目。
 
二、作品得獎要訣:
1.          題目需創新醒目,難度不很高容易發揮,發展空間大,利用簡單方法闡釋難懂觀念,當時社會關心的熱門話題。
2.          作品內容嚴謹豐富。
3.          找到好學生;反應快,口齒伶俐,長相討人喜歡,科學素養不錯
4.          作品說明簡明有條理,排版很清楚明確。
5.          看版精彩;吸引人(色彩,立體,特殊結構),一目了然(內容豐富但簡明,字體端正)
6.          研究內容須特別注意安全,不可有危險性。
7.          研究的內容不能出現明顯大錯。
 
三、如何尋找資料
1.            歷年得獎作品專輯
2.            台灣科學教育館(http://www.ntsec.gov.tw/
3.            中學理化課本
4.            各大學物理實驗課教材
5.            坊間國內外科學實驗叢書
6.            廠商儀器目錄
7.            師範院校自然科學相關科系之網站(師大、高師大、彰師大及各師院)
8.            北投國小網站(http://nature.ptes.tp.edu.tw/plant/index.htm
9.            Pysics Teachers
10.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